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只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才能魂有定所、行有依归,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是要一手抓文化培育、一手抓融入法治,使二者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从而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坚持文化培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世界落地生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四梁八柱”,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做好文化培育工作。
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他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作为一种德、一种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其培育和践行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使其在人的精神世界落地生根。当今世界,独特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识,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能够站稳脚跟的根基。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就独特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精华,又借鉴了世界上其他民族价值观的合理因素,成为代表世界发展进步方向的先进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让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继而将其内化于心,在精神世界落地生根。
坚持文化培育,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研究和教学中去,在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产品中。文艺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习近平同志强调:“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各种文学、艺术作品都应生动体现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绝不能急功近利甚至为了一时名利而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美丑不明,要以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温润人的心灵、启迪人的心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头脑中扎根。第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比如,新闻信息是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新闻舆论工作中,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再如,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相关,也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通过工作生活环境对人耳濡目染的浸润,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坚持融入法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世界落地生根
以法治承载价值观,价值观才有可靠制度保障。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作出这样的部署、采取这样的举措,目的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运用法律法规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生活世界落地生根。
法治是一种治理方式、制度形式和秩序状态。法律法规调节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定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运行轨道和行为界限。良法是高尚价值观的载体,也是公民树立科学价值观的保障。人们在接受法律法规的支持、约束和调节中感受、理解、体悟、认同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只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具体利益矛盾的协调中形成普遍的价值共识,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当前,一些法律法规尤其是一些地方制定的政策法规,不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有的甚至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抵触;一些部门和地方在执法、司法过程中还存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符的现象。凡此种种,都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世界落地生根。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涉及法治建设的不同层面。首先,必须在立法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体系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法律保证,理应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立法,使法律法规更好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比如,我们倡导平等、公正等核心价值观,就要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依法保障公民权利;我们倡导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就要推动文明行为、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其次,必须在执法和司法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往往从具体的执法、司法中感受、理解、体悟法律法规所蕴含的价值观。比如,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保障作用,司法不公是社会公正的致命性破坏力量。司法如果不公,人们就难以认同公正这一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曾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说明这一点:“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因此,我们必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最后,必须在普法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建设需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应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法中,让人们深刻认识法律法规所蕴含的价值观。尤其是要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强化规则意识、树立契约精神、遵循公序良俗,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为方便残疾人入学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残疾人教育的保障和支持,有哪些规定?日前,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的负责人就有关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并作出解读。 使残疾学生接受与其身心状况相适应的教育 1994年颁布施行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对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残疾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理念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推进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资源不足、分布... [阅读]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74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1994年颁布施行的《条例》对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现代化逐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还比较薄弱。修订后的《条例》从残疾人教育的发展目标和理念、入学安排、教学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保障和支持等方面修改、完善了相关制度。 ... [阅读]
2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红十字会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员表示,修订草案经过两次审议修改,总体上比较成熟。 “这次红十字会法的修订,对现行法起到了补充和完善作用。”修福金委员说,修订草案在红十字会组织治理方面增设了监事会等机构,完善了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强化了对红十字会的监督管理,还专门增加法律责任一章,既涉及对红十字会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责任追究,也涉及对所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律约束,无疑对法律出台后... [阅读]
本报郑州2月22日电 (记者任胜利)记者20日从河南省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以来,河南省民政厅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全程网上公示,实现了社会组织网上年检。 据了解,河南省取消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消防前置许可条件和社会团体登记申请筹备环节。截至目前,全省已登记的社会组织达28026个,省本级年检率达到80%。与此同时,河南省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立河南省民政系统社会组织党工委,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登记管理监督全过程;加强社会组... [阅读]
© 2017-2020 华舜网 版权所有 华舜文化传媒主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备案号:粤ICP备17156687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升时代广场 电话:155-7638-1979 投稿邮箱:896711351@qq.com
技术支持:蓝蝶网络科技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