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  >> 关注中国  >> 查看详情

吴南生:披露特区诞生内幕, "要杀头就杀我" !

来源: 永远的新三界-公众号   日期:2018-04-12 20:20:24  点击:2318 
分享:
深圳市首任书记、市长,深圳经济特区拓荒牛,广东省政协第五、第六届主席吴南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4月10日16时19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6岁。
  深圳市首任书记、市长,深圳经济特区拓荒牛,广东省政协第五、第六届主席吴南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4月10日16时19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6岁。
人物档案:
吴南生,1922年生于汕头市,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延安赴东北,1949年随军南下,曾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秘书长、农办主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广东省委常委、省委书记(时设省委第一书记)。1979年,倡议筹办广东3个经济特区,兼任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市长。1985年起,历任广东省第五、六届政协主席。
他是改革家,也是作家、书法家、书画鉴赏家。晚年捐出珍藏书画,义拍上千万元助学,倡议并捐资设立“广东大学生重症救助基金”。
吴南生披露特区的诞生内幕
他说“要杀头就杀我”!
他曾说,特区最大的贡献,就是大胆地从旧体制中冲破出来,引进了市场经济,这也是特区成功的根本原因。体制改革还要继续进行,特区还要继续扮演打先锋的角色。
1922年吴南生出生于汕头市,抗战胜利后由延安赴东北,后随军南下,曾任广东省委书记,1979年倡议筹办广东3个经济特区,兼任广东省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市长,是广东经济特区的主要开拓者。
1981年后,虽然不再兼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市长,但仍是省委分管特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直到1985年转任广东省政协主席。
2008年12月,冬日的莲花山依然草木葱茏,鲜花绽放,一群年逾古稀的老人来到山顶广场,为首的一位满头银发,但神采奕奕。他,就是广东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经济特区的倡导者、实践者和见证者吴南生。
是他,主动向省委请缨办特区,发出“要杀头就杀我”的豪言;是他,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大胆突破死水一潭的旧的计划经济模式,在深圳特区闯出一条以“引进外资、实行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发展道路。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86岁高龄的吴老专程和夫人从广州来深,其意义不言而喻。他认为,特区最大的贡献,就是大胆地从旧体制中冲破出来,引进了市场经济,这也是特区成功的根本原因。体制改革还要继续进行,特区还要继续扮演打先锋的角色。“大家相信深圳。深圳28年改革开放的成就让人们觉得,深圳的改革是好的!”
小平题词让他如释重负
“此是当年旧战场,涛声似鼓动人肠。”吴老与当年曾经并肩战斗过的老同志、老战友一起重游旧地,心情十分激动。
“合个影吧!”李灏、周鼎、邹尔康、秦文俊、司马鲁、罗昌仁、舒成友、刘波、林江、李伟彦、雷力行、郭瑞堂等特区创办时期的老同志与吴老一起,在小平塑像前合影留念。
吴老凝神地看刻在石壁上的题词。“这个题词一锤定音啊,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深圳市老领导罗昌仁回忆起当年的风风雨雨,深有感触地说。
当年特区的创办,用“石破天惊”一词来形容也不为过。吴老筹划特区的第一件事,是研究、起草《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个仅有2000多字的条例,从起草到公布,却用了一年多时间,做了13次修改,可谓字斟句酌。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此条例,中国正式揭开了试办经济特区的序幕。
创业艰难百战多。老同志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起当年之不易。特区初创,与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和国家经济体制格格不入。1982年,“冷空气”大量南下。什么“上海租界的由来”、什么“特区只剩下红旗是红的了”,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1983年底,小平同志说,特区究竟办得怎么样?我要亲自去看看。于是1984年春天,他到了深圳,到了珠海。看到经济特区确实是办起来了,确实是闯出一条路子来了,老人家很高兴,为深圳、珠海题了字。那些有关兴办经济特区是是非非的议论基本画上句号,吴南生这才如释重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为经济特区坚定不移的推动者,看到深圳今天的变化,吴老满心欢喜。他说,改革开放是大家共同的心愿,是全国人民的心愿。要改革,就必须有体制上的改革。深圳就是大胆地从旧体制中冲破出来,才有今天的发展。
“体制改革还要继续进行。不进行体制改革,是没有前途的!”吴老语气坚定地说。
中国的市场经济由特区起步,国人的天下视野从特区刷新。
在国贸大厦顶层的旋转餐厅,吴老一行透过落地玻璃窗,鸟瞰罗湖和香港上水一带的城市风光,思绪又飘回了旧时情景。
“罗湖是最早创业的热土。改革开放前,罗湖是一条通道。外面的人进来,要通过罗湖;里面的人出去,要通过罗湖;外逃的人同样要通过这里。现在我们看到了,外逃根本没有了,各个国家的人都来了,这个对比是很清楚的。这说明一个国家,在体制上、在很多方面应该怎么做。”吴老朴实的话语,饱含着许多大道理。
“没有罗湖的开发,就没有今天的深圳。”吴老说,最初的计划并不是首先开发罗湖,原先打算开发上埗或福田区。1980年7月27日,一场大暴雨把罗湖淹成一片汪洋泽国,使他们认识到,工程师们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深圳应该先开发罗湖。
这是深圳特区的决定性战役。80多万平方米的罗湖山很快被夷为平地,罗湖小区陡然填高了两米,低洼处填高了四米。昔日的低洼泽国,变成了道路纵横、高楼林立的新城。
“罗湖是靠3000万元贷款作为‘酵母’开发的,不花国家的投资,这是计划经济绝对办不到的。现在回过头看,特区最大的功劳就是突破,把市场经济引进来了。应该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从特区开始的。从深圳、珠海、汕头开始,到珠江三角洲,到全国。我说市场经济是个没有腿的巨人,他走到哪里,谁都顶不住的。”吴老说。
在吴老当选“改革开放30周年风云人物”时,大会的致敬辞中这样写道:“办特区杀出血路……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在几片渔村间建起了最特最靓的都市。中国的市场经济由特区起步,国人的天下视野从特区刷新。”
市场经济的引进,使中国经济进入了世界经济大循环。吴老认为,这是特区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也是特区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他说,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从来都不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是绝缘的。按照马克思原来的设想,社会主义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一个不断规范、不断完善的问题。对它的研究,还要不断地细化、深化,不是给它戴上一顶“社会主义”的帽子就能解决得了的。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经济特区可以把特区建立以来的资料收集一下,作一些科学分析,为后人留下一段历史,提供一点借鉴。
吴南生与启功
深圳仍然要扮演先行者角色
深圳市老领导李灏对吴老的观点表示赞同。这位任期最长的老市委书记补充说:“创办特区一个很重要的成绩,就是通过28年的实践,明确了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是最大的收获。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李灏认为,今后,广东特别是深圳仍然需要扮演先行者、打先锋的角色。“我希望深圳这么做,深圳也应该这么做。如果深圳不去争第一、率先、示范,等人家做了才去做,那就没有很好地尽到特区的历史责任。”他说。
“大家也相信深圳。因为大家看到了深圳28年的改革开放成就,在他们脑子里,深圳的改革就是好的。”吴老也同意李灏的观点。
“当然,改革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革命,需要冒风险,需要奉献精神,需要解放思想。”李灏说。
“解放思想有大、中、小之分。”吴老幽默地说,小解放,是小青年敢不敢谈恋爱的问题;中解放,是观念上的突破,例如当前很需要观念上的一“破”一“立”,即破除官本位的思想,树立纳税人的观念。现在大学校长是厅级、部级,全世界哪里有?如果大家天天想当官,怎么可能去认真做学问,去真正为老百姓做事呢?还有一些地方官员,借考察之名公费出国旅游,真是不知羞耻。我们不能乱花纳税人的钱!
吴老说的大解放思想,指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他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什么是共产主义?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由”这两个字,有的人一听就怕。“自由”,这不是说不要法律,正因为有了法律保障,才有每个人的自由,也才有整个社会的自由。所以,需要不断地完善法律,要做到这一点,要做很多改革。最近几年,我很高兴地看到,报纸上很多很有意义的东西出来了,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一系列理念,我们的国家是很有希望的。
不知不觉,时间已过正午,但老同志们仍谈兴甚浓。老领导李伟彦还提到,吴老是倡办《深圳特区报》的第一人。当时办报面临经费、设备、人力等方面的困难,吴老态度坚决,话也干脆:“有多少困难都想办法克服,办特区要闯,办报也要拿点勇气闯一闯。”
现在,《深圳特区报》已发展成为一张在全国有影响的大报。吴老语重心长地回头对记者说,要办好一份报纸不容易,报纸上刊登的一点点东西,有时候却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报纸一定担当起它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要有创新的思想,更好地开启民智,开启官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特区建设已走过的道路,有太多的回忆要讲述;特区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样有满腔的热忱与期盼要表达。重温理想,是为了更好地开拓现在和未来。这些改革老将“杀出血路”的闯劲、勇气和智慧,对于推进新一轮的科学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激励。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