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科技前沿  >> 查看详情

中药“拿得出手”还要等多久?

来源: 华舜网  日期:2017-03-11 16:08:47  点击:2008 
分享:

 

  中医采用“望闻问切”,治疗法有针刺、汤和艾灸等,历代均有发展,中医通过近10万种复方倡导联合疗法已有2500年历史。然而,近日中国医进出口商会对外发布2016年我国医外贸总体情况。

  中国医进出口商会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类产品包括中材及饮片、中成、提取物和,出口量和出口额“双降”。其中,提取物出口量同比下降14.3%,出口额同比下降10.9%,成为中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早前有报道称,世界格局倒逼,中全产业链国际化已经迫在眉睫。自屠呦呦作为青蒿素研发成果的代表性人物,获得诺贝尔国际科学界的赞誉之后,越来越多国家对中产生浓厚兴趣。但最新的数据却显示,出口数据“双降”。对此,中国医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在2月10日举行的2016―2017年医贸易形势发布会上,对中类产品出口全线下降进行了分析。许铭表示,一方面欧盟对中有了比较严格的规定,造成中的注册进程缓慢。另一方面,中的推广方式还有待加强,特别是中医师的输出。再加之中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还稍显不足,造成了下降的结果。

  中提取仍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植物提取产业是“朝阳产业”,占据我国中类产品出口比例接近一半。据中国医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数据,2015年,植物提取物同比增幅高达21.71%,出口额创21.63亿美元新高。然而时隔一年,提取物出口量同比就下降了14.3%,由正转负,陷入困境“令人扼腕”。

  植物提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品的效,而提取工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材有效成分提取的质量。在采访中一位有近四十年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提取,尤其是复方提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艺过程,对于不少中成企业来说依然是软肋。曾经国家食监总局在对低价销售银杏叶品企业的飞行检查中发现,桂林某公司将银杏叶提取生产工艺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并将外购的提取物销售给其他的品生产企业。

  中行业分析师张斌就曾多次表示,目前对中注射剂的提取物只检测主要物质,对附属物的检测标准暂时不足。为此,2016年,中国医保商会联合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共同推出了“植物提取物优质供应商”认证,用以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帮助优质企业提升品牌价值。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研究所物安全评价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叶祖光表示,中国每年研发的中新数量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但真正在治疗某一疾病中达到“离了这根本就不行”这种水准的中新,只有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这两种。他还建议,加强中医临床医院进行“带有科研性的临床实践”,在治疗中发现、优化、评价,最终研发产生中新。

  “道地”是中材的灵魂

  中材强调的就是道地材。“对于中材来说,产地有着严格的限制。”广东太安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国忠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而且几千年的验证也表明,一旦改变了生长环境,效往往就不行了。

  业内流行的一句话是:“材好,才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北京中医院主任医师丁毅看来,中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淮山、藏红花、川贝母……很多中均以属地冠名,且一直被老中医青睐。在他们眼中,“道地”历来是中材的灵魂,是品质的象征。以至于一些老中医在书写处方时,喜欢在名前标“广”“云”“川”等产地,由此来显示自己对道地材的信任。

  文献显示,材以及后续饮片质量均与材产地密切相关,如地黄中的梓醇含量,河南武陟产的含量为0.81%,浙江仙居产的为0.001%,两者差距达800倍,如不严格标注产地,会让中材市场鱼目混珠。

  丁毅解释说,过去中基本都是野生的,且具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因此效力大。然而,随着中材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中材越来越少,现在几乎都变成了种植,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记者了解到,有些种植商在“要想富,种中”的经济利益驱使下,忽略了中材的道地性,将一些野生中材进行引种,甚至“大棚化”种植。再加上替代品增多、不同品种混用等,致使中质量大大打了折扣,以至于中医大夫抱怨“经方以前是一剂知,两剂已。现在要十天半个月都不知所谓。”

  从事中工作五十多年的国家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原司长骆诗文十多年前就曾表示,不按时节采摘,不按地域种植,中性下降,导致“医准、方对、不灵”,根本达不到饮片制作的要求,中医或亡于绝非危言耸听。

  吃中简直等于吃农?

  中质量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农残留和化学污染。不少媒体曾曝光触目惊心的画面:镜头里安徽亳州市郊的农们顶着烈日在田地里为白芍除草和喷洒农。而且在接受采访时,农们普遍表示,为了防止病虫害,在种植中材时需要多次使用农。至于什么时间打,是否适合打,计量多少等等,基本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由于农使用农“没谱”,吃中简直变成吃农。这令很多中医剂师和医生非常担心:且不说效好坏,危害健康才是最关键的。

  按说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极大的利好,然而,由于质量标准落后、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不明确、可控性差等问题阻碍了中与国际接轨。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还认为,创新不足、低水平重复等问题是阻碍中国际化进程的主因。“需尽早建立一个科学的、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医标准。”为此,张伯礼建议将中材列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加强保护、研发和合理利用,同时,大力推行中材规范化种植,保证中材的可持续供给,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在业界,呼声最高的就是中质量要从源头抓起,然而云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郑进却认为提高中质量,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单单是监控好某一环节就能把控好的,必须加强全产业链的监督管理。“提高中质量不能只抓源头。”郑进表示,还要加强中材生产加工环节监控以及加强中材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

  中发展将有法可依

  2016年是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6年12月25日,酝酿了3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法》(以下简称“《中医法》”)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终于诞生了,这是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全面、系统地体现了中医的特点。

  “三十年磨一剑”,张伯礼表示,《中医法》终获通过,十分不易,其对于依法保障和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深化医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张伯礼指出,《中医法》不仅体现了“规范与扶持并重”,还在质量保障和市场监管方面有具体规定。如严格管理农、肥料的使用,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长毒的农。特别提到建立中材流通追溯体系,建立世贸查验记录制度等等,明确了中材责任主体,法规严禁一些有害行为,都有利于保障中材质量。

  在2017年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明确表示,2017年是推动《中医法》和《中医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全面落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2017年将着力推动中医法的贯彻实施。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法》今年7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评论列表

相关文章

  •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北京2月15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146家国家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态势良好,“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17.4%的增长速度;2016营业收入预计达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阴和俊表示,17个国家自创区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东湖、湖南长株潭、四川成都等国家自创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数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2016... [阅读]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2月13日电(赵竹青 郭心冰 肖建军)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2017年2月5日从天津港启程,经过约一周的海陆运输,于13日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计划于4月中下旬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意味着我国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收官之战揭开序幕。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肖建军摄)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 [阅读]

  •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SKA)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近期在华召开了反射面天线结构详细设计评审会(DDR)。中国电科54所牵头国际同行共同编制形成的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评审的通过标志着SKA天线的研发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SKA的工程研发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SKA天线的后续研发和SKA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据悉,天线(Dish)工作包是在SKA的11个工作包... [阅读]